中医书经典 /

卷02 平脉法第二

1. 问曰。脉有阴阳何谓也。师曰。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凡脉沉。涩。迟。弦。微。此名阴也。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

2. 阴阳相搏名曰动。阳动则汗出。阴动则发热。形冷恶寒者。此三焦伤也。若脉数见於关上。上下无头尾。如豆大。厥厥然动摇者。名曰动也。脉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脉来数。时一止复来者。名曰促。脉阳盛则促。阴盛则结。此皆病脉。又脉来动而中止。更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名曰结。阴也。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名曰代。阴也。得此脉者。必难治。脉阴阳俱促。当病血。为实。阴阳俱结。当亡血。为虚。假令促上寸口者。当吐血。或衄。下尺中者。当下血。若乍促乍结为难治。脉数者。久数不止。止则邪结。正气不能复。却结於脏。故邪气浮之。与皮毛相得。脉数者。不可下。下之。必烦利不止。

3. 问曰。脉有阴结阳结者。何以别之。师曰。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曰阳结也。期十七日当剧。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名曰阴结也。期十四日当剧。

4. 脉蔼蔼如车盖者。名曰阳结也。

5. 脉累累如循长竿者。名曰阴结也。

6. 脉瞥瞥如羹上肥者。阳气微也。

7. 脉萦萦如蜘蛛丝者。阴气衰也。

8. 脉绵绵如泻漆之绝者。亡其血也。

9. 问曰。脉有残贼。何谓也。师曰。脉有弦。紧。浮。滑。沉。涩。此六脉。能为诸脉作病也。

10. 问曰。脉有相乘。有纵有横。有逆有顺。何谓也。师曰。水行乘火。金行乘木。名曰纵。火行乘水。木行乘金。名曰横。水行乘金。火行乘木。名曰逆。金行乘水。木行乘火。名曰顺也。

11. 问曰。濡弱何以反适十一头。师曰。五脏六腑相乘。故令十一。

12. 脉阴阳俱弦。无寒热。为病饮。在浮部。饮在皮肤。在中部。饮在经络。在沉部。饮在肌肉。若寸口弦。饮在上焦。关上弦。饮在中焦。尺中弦。饮在下焦。

13. 脉弦而紧者。名曰革也。弦者状如弓弦。按之不移也。紧者如转索无常也。

14. 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

15. 问曰。曾为人所难。紧脉从何而来。师曰。假令亡汗。若吐。以肺里寒。故令脉紧也。假令咳者。坐饮冷水。故令脉紧也。假令下利。以胃虚冷。故令脉紧也。

16. 寸口脉浮而紧。医反下之。此为大逆。浮则无血。紧则为寒。寒气相搏。则为肠鸣。医乃不知。而反饮冷水。令汗不出。水得寒气。冷必相搏。其人即『食ㄅ吉』(噎音)。

17. 寸口脉微。尺脉紧。其人虚损多汗。知阴常在。绝不见阳也。

18. 寸口脉浮而大。浮为风虚。大为气强。风气相搏。必成瘾疹。身体为痒。痒者名曰泄风。久久为痂癞。

19. 寸口脉浮而大。浮为虚。大为实。在尺为关。在寸为格。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

20. 寸口脉微而涩。微者卫气不行。涩者荣气不逮。荣卫不能相捋。三焦无所仰。身体痹不仁。荣气不足则烦疼。口难言。卫气虚者。则恶寒数欠。三焦不归其部。上焦不归者。噫而酢吞。中焦不归者。不能消谷引食。下焦不归者。则遗溲。

21. 寸口脉微而涩。微者卫气衰。涩者荣气不足。卫气衰则面色黄。荣气不足则面色青。荣为根。卫为叶。荣卫俱微。则根叶枯槁而寒栗。咳逆。唾腥吐涎沫也。

22. 寸口脉微而缓。微者卫气疏。疏则其肤空。缓者卫气实。实则谷消而水化也。谷入於胃。脉道乃行。水入於经。其血乃成。荣盛则其肤必疏。三焦失经。名曰血崩。

23. 寸口脉弱而缓。弱者阳气不足。缓者胃气有馀。噫而吞酸。食卒不下。气填於膈上也。

24. 寸口脉弱而迟。弱者卫气微。迟者荣中寒。荣为血。血寒则发热。卫为气。气微者心内饥。饥而虚满不能食也。

25. 寸口脉弱而涩。尺中浮大。无外证者。为病属内伤。

26. 寸口脉弱而涩。尺中濡弱者。男子病失精。女子病赤白带下。

27. 寸口脉洪数。按之弦急者。当发瘾疹。假令脉浮数。按之反平者。为外毒。按之弦直者。为内毒。宜升之。令其外出也。误攻则内陷。内陷则死。

28. 寸口脉洪数。按之急滑者。当发痈脓。发热者。暴出。无热者。久久必至也。

29. 寸口脉浮滑。按之弦急者。当发内痈。咳嗽胸中痛为肺痈。当吐脓血。腹中掣痛为肠痈。当便脓血。

30. 寸口脉大而涩。时一弦。无寒热。此为浸淫疮所致也。若加细数者。为难治。

31. 趺阳脉紧而浮。浮为气。紧为寒。浮为腹满。紧为绞痛。浮紧相搏。肠鸣而转。转即气动。膈气乃下。少阴脉不出。其阴肿大而虚也。

32. 趺阳脉微而紧。紧则为寒。微则为虚。微紧相搏。则为短气。

33. 趺阳脉大而紧者。当即下利。为难治。

34. 趺阳脉浮。浮则为虚。浮虚相搏。故令气[食ㄅ吉]。言胃气虚竭也。此为医咎。责虚取实。守空破血。脉滑则为哕。脉浮鼻中燥者。必衄也。

35. 趺阳脉迟而缓。胃气如经也。趺阳脉浮而数。浮则伤胃。数则动脾。此非本病。医特下之所为也。荣卫内陷。其数先微。脉反但浮。其人必大便硬。气噫不除。何以言之。本以数脉动脾。其数先微。故知脾气不治。大便必硬。气噫不除。令脉反浮。其数改微。邪气独留。心中则饥。邪热不杀谷。潮热发渴。数脉当迟缓。病者则饥。数脉不时。则生恶疮也。

36. 趺阳脉浮而涩。少阴脉如经者。其病在脾。法当下利。何以知之。若脉浮大者。气实血虚也。今趺阳脉浮而涩。故知脾气不足。胃气虚也。以少阴脉弦而沉才见。此为调脉。故称如经也。若反滑而数者。故知当屎脓也。

37. 趺阳脉浮而芤。浮者胃气虚。芤者荣气伤。其身体瘦。肌肉甲错。浮芤相搏。宗气衰微。四属断绝也。

38. 趺阳脉浮而大。浮为气实。大为血虚。血虚为无阴。孤阳独下阴部者。小便当赤而难。胞中当虚。今反小便利。而大汗出。当应胃家当微。今反更实。津液四射。荣竭血尽。乾烦而不眠。血薄肉消而成暴液。医复以毒药攻其胃。此为重虚。客阳去有期。必下如淤泥而死。

39. 问曰。翕奄沉名曰滑。何谓也。师曰。沉为纯阴。翕为正阳。阳阴和合。故令脉滑。关尺自平。

40. 趺阳脉微沉。食饮自平。少阴脉微滑。滑者紧之浮名也。此为阴实。其人必股内汗出。阴下湿也。

41. 趺阳脉浮而滑。浮为阳。滑为实。阳实相搏。其脉数疾。卫气失度。浮滑之脉变为数疾。发热汗出者。不治。

42. 趺阳脉滑而紧。滑者胃气实。紧者脾气强。持实击强。痛还自伤。以手把刃。坐作疮也。

43. 趺阳脉沉而数。沉为实。数消谷。紧者。病难治。

44. 趺阳脉伏而涩。伏则吐逆。水谷不化。涩则食不得入。名曰关格。

45. 师曰。病人脉微而涩者。此为医所病也。大发其汗。又数大下之。其人亡血。病当恶寒。後乃发热。无休止时。夏月盛热。欲著复衣。冬月盛寒。欲裸其身。所以然者。阳微则恶寒。阴弱则发热。此医发其汗。使阳气微。又大下之。令阴气弱。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故欲著复衣。十一月之时。阳气在里。胃中烦热。以阴气内弱。不能胜热。故欲裸其身。又阴脉迟涩。故知亡血也。

46. 少阴脉弱而涩。弱者微烦。涩者厥逆。

47. 趺阳脉不出。脾不上下。身冷肤硬。

48. 少阴脉不至。肾气微。少精血。奔气促迫。上入胸膈。宗气反聚。血结心下。阳气退下。热归阴股。与阴相动。令身不仁。此为尸厥。当刺期门。巨阙。

49. 妊娠脉弦数而细。少腹痛。手心热。此为热结胞中。不先其时治之。必有产难。

50. 产後脉洪数。按之弦急。此为浊未下。若浊以下而脉如故者。此为魂脱。为难治。

51. 诸脉浮数。当发热而洒淅恶寒。若有痛处。饮食如常者。蓄积有脓也。

52. 问曰。人恐怖者。其脉何状。师曰。脉形如循丝累累然。其面白脱色也。

53. 问曰。人不饮。其脉何类。师曰。脉自涩。唇口乾燥也。

54. 问曰。人愧者。其脉何类。师曰。脉浮而面色乍白乍赤也。

55. 师曰。寸口诸微亡阳。诸濡亡血。诸弱发热。诸紧为寒。诸乘寒者则为厥。郁冒不仁。以胃无谷气。脾涩不通。口急不能言。战而栗也。

56. 师曰。发热则脉躁。恶寒则脉静。脉随证转者。为病疟。

57. 师曰。伤寒。咳逆上气。其脉散者。死。为其形损故也。

58. 师曰。脉乍大乍小。乍静乍乱。见人惊恐者。为祟发於胆。气竭故也。

59. 师曰。人脉皆无病。暴发重病。不省人事者。为厉鬼。治之以祝由。能言者可治。不言者死。

60. 师曰。脉浮而洪。身汗如油。喘而不休。水浆不下。形体不仁。乍静乍乱。此为命绝也。又未知何脏先受其灾。若汗出发润。喘不休者。此为肺先绝也。阳反独留。形体如烟薰。直视摇头者。此为心绝也。唇吻反青。四肢掣习者。此为肝绝也。环口黧黑。油汗发黄者。此为脾绝也。溲便遗失。狂言目反直视者。此为肾绝也。又未知何脏阴阳前绝。若阳气前绝。阴气後竭者。其人死身色必青。阴气前绝。阳气後竭者。其人死身色必赤。腋下温。心下热也。

61. 奇经八脉不系十二经。别有自行道路。其为病总於阴阳。其治法属十二经。假令督脉为病。脊背强。隐隐痛。脉当微浮而急。按之涩。治属太阳。

62. 任脉为病。其内结痛疝瘕。脉当沉而结。治属太阴。

63. 冲脉为病。气上逆而里急。脉当浮虚而数。治属太阴。

64. 带脉为病。苦腹痛。腰间冷痛。脉当沉而细。治属少阴。

65. 阳 为病。中於侧。气行於外。脉当弦急。按之缓。治属少阳。

66. 阴 为病。中於侧。气行於内。脉当浮缓。按之微急而弦。治属厥阴。

67. 阳维与诸阳会。其为病在脉外。发寒热。脉当浮而虚。治属气分。

68. 阴维与诸阴交。其为病在脉中。心中痛。手心热。脉当弦而涩。治属血分。

69. 阳维维於阳。阴维维於阴。为气血之别。使不拘一经也。

70. 奇经八脉之为病。由各经受邪。久久移传。或劳伤所致。非暴发也。

71. 问曰。八脉内伤何以别之。师曰。督脉伤。柔柔不欲伸。不能久立。立则隐隐而胀。任脉伤。小便多。其色白浊。冲脉伤。时咳不休。有声无物。劳则气喘。带脉伤。回身一周冷。阳 伤。则身左不仁。阴 伤。则身右不仁。阳维伤。则畏寒甚。皮常湿。阴维伤。则畏热甚。皮常枯。

72. 问曰。八脉内伤其脉何似。师曰。督脉伤。尺脉大而涩。任脉伤。关脉大而涩。冲脉伤。寸脉短而涩。带脉伤。脉沉迟而结。阳 伤。脉时大时弦。阴 伤。脉时细时弦。阳维伤。脉时缓时弦。阴维伤。脉时紧时涩。问曰。其治奈何。师曰。督脉伤。当补髓。任脉伤。当补精。冲脉伤。当补气。带脉伤。当补肾。阳 伤。则益胆。阴 伤。则补肝。阳维伤。则调卫。阴维伤。则养荣。

73. 问曰。其处方奈何。师曰。相体虚实。察病轻重。采取方法。权衡用之。则无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