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人胸滿、唇痿、舌青、口燥,但欲嗽水,不欲咽,無寒熱,脈微大來遲,腹不滿,其言我滿,此為有瘀血。
2. 病人如有熱狀,煩滿,口乾燥而渴,其脈反無熱,此為陰伏,是瘀血也,當下之,宜下瘀血湯。
3. 膈間停留瘀血,若吐血色黑者,桔梗湯主之。
4. 吐血不止者,柏葉湯主之;黃土湯亦主之。
5. 心氣不足,吐血,若衄血者,瀉心湯主之。
6. 下血,先便而後血者,此遠血也,黃土湯主之。(方見前)
7. 下血,先血而便者,此近血也,赤豆當歸散主之。
8. 師曰:病人面無色,無寒熱,脈沉弦者,必衄血;脈浮而弱,按之則絕者,必下血,煩而咳者,必吐血。
9. 從春至夏衄血者,屬太陽也;從秋至冬衄血者,屬陽明也。
10. 尺脈浮,目睛暈黃者,衄未止也;黃去睛慧了者,知衄已止。
11. 問曰:寸口脈微浮而澀,法當亡血,若汗出,設不汗出者云何?師曰:若身有瘡,被刀斧所傷,亡血故也,此名金瘡;無膿者,王不留行散主之;有膿者,排膿散主之,排膿湯亦主之。
12. 浸淫瘡,從口流向四肢者,可治,從四肢流來入口者,不可治。
13. 浸淫瘡,黃連粉主之。
14. 諸脈浮數,法當發熱,而反灑浙惡寒,若有痛處,當發其癰。
15. 師曰:諸癰腫者,欲知有膿無膿?以手掩腫上,熱者,為有膿;不熱者,為無膿也。
16. 腸癰之為病,其身甲錯,腹皮急,按之濡,如腫狀,腹無積聚,身無熱,脈數,此為腸內有癰也,薏苡附子敗醬散主之。
17. 少腹腫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調,時時發熱,自汗出,復惡寒,此為腸外有癰也;其脈沉緊者,膿未成也,下之當有血;脈洪數者,膿已成也,可下之,大黃牡丹湯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