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经典 /

卷06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4.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此为传也。

5.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此为不传也。

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  。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7.病有发热恶寒者。发於阳也。无热恶寒者。发於阴也。发於阳七日愈。发於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8.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9.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10.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11.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

12.病人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13.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乾呕者。桂枝汤主之。

  • 【桂枝汤方】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劈
    上五味,(ㄈㄨˇ)  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馀,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後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後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两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14.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方见前)

15.太阳病。项背强儿儿。及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 【桂枝加葛根汤方】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劈葛根四两芍药二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馀如桂枝法将息与禁忌。

16.太阳病。下之後。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可与之。

17.太阳病三日。巳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汤不可与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18.桂枝汤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若酒客病,亦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必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19.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与之佳。

20.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後必吐脓血也。

21.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 【桂枝加附子汤方】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芍药三两大枣十二枚劈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将息如桂枝汤法。

22.太阳病。下之後。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 【桂枝去芍药汤方】(即桂枝汤原方去芍药)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将息如桂枝汤法。

23.太阳病。下之後。其人恶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桂枝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劈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将息如桂枝汤法。

24.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吐下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 【桂枝麻黄各半汤方】麻黄汤见後卷即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顿服之,将息如桂枝汤法。

25.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府。风池。却与桂枝汤。

26.太阳病。服桂枝汤後。大汗出。脉洪大者。与白虎汤。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 【白虎汤方】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棉裹甘草二两炙粳米六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桂枝二麻黄一汤方】即桂枝汤二升,麻黄汤一升,合为三升,每服一升,日三服,将息如桂枝汤法。

27.太阳病。服桂枝汤後。大汗出。大烦渴。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 【白虎加人参汤方】即白虎汤加人参三两。

28.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若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脉浮大者。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 【桂枝二越婢一汤方】桂枝十八铢去皮芍药麻黄甘草各十八铢炙大枣四枚劈生姜一两二铢切石膏二十四铢碎棉裹
    上七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29.太阳病。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劈芍药三两茯苓三两白术三两
    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30.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乾。烦躁。吐逆者。作甘草乾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讝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 【甘草乾姜汤方】甘草四两炙乾姜二两炮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 【芍药甘草汤方】芍药四两甘草四两炙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 【调胃承气汤方】甘草一两炙芒硝半斤大黄四两酒洗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二物,取一升,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顿服之。
  • 【四逆汤方】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炙乾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乾姜三两。

31.问曰。太阳病。其证备。按桂枝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乾。烦躁。吐逆。讝语。其故何也。师曰。此阳旦证。不可攻也。寸口脉浮。浮为风。亦为虚。风则生热。虚则挛急。误攻其表则汗出亡阳。汗多则液枯。液枯则筋挛。阳明内结则烦躁。讝语。用甘草乾姜以复其阳。甘草芍药以救液。调胃承气以止其讝语。此坏病之治。必随脉证也。

32.阳旦证。发热不潮。汗出。咽乾。昏睡不安。夜半反静者。宜地黄半夏牡蛎酸枣仁汤主之。若口渴。烦躁。小便赤。讝语者。竹叶石膏黄芩泽泻半夏甘草汤主之。

  • 【地黄半夏牡蛎酸枣仁汤方】地黄六两半夏半升酸枣仁三两牡蛎二两
    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 【竹叶石膏黄芩泽泻半夏甘草汤方】竹叶两把石膏半斤棉裹黄芩三两泽泻二两半夏半升甘草二两
    上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